永州八记读后感200字(永州八记读后感)

  • 发布时间:2024-06-26 02:56:31 来源:
标签:
导读 我的柳宗元之《永州八记》读后感每次读柳宗元先生的《永州八记》,我都深深为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先生的高风亮节所打动,我细细品味先生的...

我的柳宗元之《永州八记》读后感每次读柳宗元先生的《永州八记》,我都深深为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先生的高风亮节所打动,我细细品味先生的笔香,仰息先生追求人生真谛的心路历程。

你看他,在《始得西山宴游记》中,“始得西山”,便如孩童一般,忘情地投入到大自然母亲的怀抱里。

一有空闲,便“施施而行,漫漫而游。

日与徒其上高山,入深林,穷回溪,幽泉怪石,无远不到,到则披草而坐,倾壶而醉。

醉则更枕以卧,卧而梦。

意有所极,梦亦同趣。

觉而起,起而归。

”你看到他徨恐了吗?他完全没有“梦醒了无路可走”的叹息,有的是乐而忘忧,怡然自乐。

正是他这种开朗旷达的性格,成就了他一代文坛领袖的地位。

你看他,在《钴鉧潭记》中,写到他买地后便加紧改造, “崇其台,延其槛,得其泉,于高者,坠其潭,有声骤然。

”“于是见天之高,气之回。

”沉浸在天高气爽,称心快意的喜悦之中。

本来中秋节已过,他却说:“尤与中秋观月为宜”,表达了他期待年年中秋月都来潭上观月的美好愿望。

他这种身处逆境而对人生充满希望的情怀,不是昭然可见吗? 特别是《钴鉧潭西小丘记》中,作者赋予乱石以生命,写出它们不甘浸没土中,“突怒偃蹇,负土而出,争为奇状”的群象,那奇石有如牛马奔饮潭水,有如熊罴登山奋进。

这分明写出它们的情感意志,表达了作者不甘寂寞,要有所作为的愿望,以及他壮志酬怀的决心。

《小石潭记》是一篇十分精彩的散文,“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”,听, “隔篁竹,闻水声,如鸣佩环,心乐之。

”于是,“伐竹取道,下见小潭,水尤清洌。

”潭水是怎样的清洌呢?他通过写潭中游鱼的活泼姿态来衬托水清,又借“日光下澈”的作用,阳光照澈潭水,潭水给人一种透明感。

所以鱼“皆若空游无所依”,而鱼影布于石上,鱼的动与静能从鱼影在石上的变化中映衬出来。

这样,才有了群鱼时而佁然不动,时而俶而远逝,“往来翕忽,似与游者相乐”的生动画面。

作者通过游鱼的多姿,潭水的清澈,表达了作者心灵纯净,心乐与心净合一的博大情怀。

每读到此,总有一种心灵被洗净的感觉,令人赏心悦目,心旌神摇。

《袁家渴记》中,水中小山写得真好。

文中写风“振动大木,掩苒众草”,使人可闻风声;“冲涛旋濑,退贮溪谷”,使人可闻水响;“纷红骇绿,蓊葧香气”,使人可闻花气。

呵,先生真是心含静气,笔凝诗情,读到这样的文字,尤如香风送爽,沁人心脾。

读到这里,我们仿佛从这赋色清丽的山水长卷中,体味到一位高贤的人生心路。

《小石城山记》是《永州八记》的最后一篇,文章最后设问造物者,把奇石安排在这里,是为了安慰那些谪居此地的贤人呢?还是因为楚国南方地区少有杰出人才出现,才产生许多奇石呢? 都不是。

文章以“余未信之”结束全文,从而否定了造物者之说,流露出柳宗元先生渴求摆脱现状,以施展宏愿的心情。

通读《永州八记》,柳宗元达观开朗,处逆境而怡然自乐的人生态度,跃然纸上。

柳宗元被贬永州十余年,没有沉沦,没有失志,没有弃官而去、归隐山林。

他仍然在体验社会,关心人民疾苦,潜心著述,以天下为己任。

柳宗元先生的一生是坎坷的,但同时也是辉煌的,他曾参与“永贞革新”,是王叔文革新集团的核心成员与中坚力量,是改革的发言人与策划者。

永贞革新失败后,他仍旧十分关注中唐严重的社会问题,在放逐永州的十余年中,他一直企盼回到朝廷中去,振兴唐祚。

柳宗元先生是一个政治家,同时也是文学运动的先驱,他与韩愈一道掀起的那场古文运动,在中国文学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。

伟大的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文学家柳宗元先生留下的宝贵遗产是永存的。

  • 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